兔、鸟、鱼、鸭还有其他动物决定办一所动物学校,大家坐下来议定课程表,各种动物都要求把自己的特长包括在内。于是,学校就有了一份包罗万象的课程表,要求每个动物研修所有的课程。结果,善跑的兔子,不得不学飞,它爬到树丫上,尝试飞翔,却摔断一条腿;鸟倒是本来就会飞,但又不得不学像老鼠那样刨坑挖洞……本来各有所长的动物因此都成了学校里的差生,优秀生竟是大脑迟钝的鲶鱼。
“由此可见,差异教育的重要性。”在顾教授和参会的名师名校长眼里,学校里没有差生,只有有差异的学生。这次论坛聚焦的主题,正是“差异教育研究”。出席论坛的,不仅有国内差异教育研究领域的顶级大咖,而且来自美国、英国、瑞典、日本等国外个性化教育领域的专家,也纷纷奉献了他山之石。
瑞典:
每周花15分钟一对一辅导
Torbjorn Bindekranso
1999年成立的瑞典知识学校,现有2万名学生,来自全球各地。据副总裁Torbjorn Bindekranso介绍,这是一所选择差异化、个性化教育的学校。
Bindekranso说,他成长于1960年代,当时的学生更多地被认为是集体的一员,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,而不是作为个体来看待。“但现在时代变了,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,放飞他们自由的意志。这就必须将孩子作为个体来看待,所以不能用统一的教育模式。”
“在我们学校,老师对学生有一对一的私人辅导,每周一次,每次15分钟。”Bindekranso说,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化的学习时间表,私人辅导其实就是老师与学生交流、沟通,看孩子是否实现了每周目标。“这15分钟辅导是教孩子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周目标,老师要确保孩子每周都能完成,最终完成学期目标。”
平均下来,一位老师每周会给25个学生做私人辅导,总共要花6个多小时,可见学校对于个性化辅导的重视。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辅导,教师可以真正地了解他的学生,帮助学生设置更好的规划,让他们找到符合他的个性和能力的学习节奏,更好地进行学习。
Bindekranso说,他不认为孩子不能犯错,但每次犯错要有老师给予专门的辅导,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进行学习,不希望孩子因为错误而放慢自己学习和成长的速度。
日本:
孩子想学什么,就教什么
加藤幸次
日本的差异化、个性化教育改革成效显著。日本个性化教育学会会长加藤幸次作为这方面的资深代表,对此进行解读。
他说,传统教育喜欢开展统一教育,老师的教学内容、方法全部一样,由老师来控制教学的节奏。“而现在,我们希望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,他们想学什么,我们就教他们什么。”
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。比如,学习时间上有差异,有的孩子能很快学完,有的孩子做得慢,但是正确率高。另外,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、学习态度、兴趣爱好、生活经验等等也都不同。
“这些差异客观存在,老师无法改变,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教才能让所有孩子理解。所以‘差异化、个别化’的概念,是针对老师而言的,是一种教学方法。”加藤幸次说,“我们开展教学的最终目的,不仅仅是教授这些知识,而是希望每个孩子能够成为独立的、有差异的学习者。”
国内:
在北京、成都,个性化学校开始出现
杨东平
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研究的先行者和领路人,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院长杨东平对“差异教育”有着最为前沿的思考。
他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,今年夏天,有机器人参加数学高考,满分150分,得了105分,不算太好。结果大家分析说,主要是机器人没学好语文,审题有困难……
“但换个角度看,机器人都可以高考了,我们何必再培养考试机器呢?”杨东平说,“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,老师要求10以内的加减法一分钟做30题,这是训练考试机器人,不是培养人,人是有差异的,需要个性化教学。”
他透露,倡导个性化教学的创新型学校,正在美国、中国快速发展。比如,美国ALTSCHOOL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,提出“教育+科技+程序+创意精神”的概念,是一所真正意义上以儿童为中心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学校。
北京也出现了一批创新型的小微学校,比如日日新学堂,融合中西方的教育精神,没有考试,没有排名,也没有办学资格,但已经办了若干年了。成都先锋学校也是一所著名的创新型学校,一开始接收的主要是高考落榜,或者有网瘾的不可救药的学生,将他们送到国外的大学,现在将其理论与实践加以提升,变成了一所崭新的创新型学校,让差生也有未来。
杨东平说,这些学校的特点是,以儿童为中心的,重视个性发展和创造性,追求真善美和幸福人生,是高度人文性的。同时,它是小规模的,小班小校,学习时间弹性化,混龄学习;按照儿童的天性来组织教学、项目式学习。
“我们目前在进行课程改革,还没有进行到学校变革,而全世界的主流是学校变革,从特许学校、自由学校到实验学校,都是如此。所以我们需要从课堂的革命走向学校的革命,通过公私合作,委托管理,实现教育家办学,开放民间办学,鼓励创新创业,使得在家上学、小微学校合法化。”
在杭州,上城区从走班到走校,以后还要走社会
此次“差异教育”国际论坛,其实也是杭州天长小学坚持25年差异教育改革的一次国际交流。该校的差异教育一做就是几十年,按顾泠沅的说法,在差异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上,天长小学是样板。
“20世纪初,由于班级授课制,不能适应所有儿童的个别差异,一些西方教育学者主张个别教育代替班级授课,但在实际操作上老师是有抵触的。”顾泠沅说,在这种情况下,天长小学在1993年开始了差异教育实验,以学生发展为本,承认、尊重学生个性,反对一刀切,持续了二三十年。“学校没有差生,只有有差异的学生”这句话的出处就是天长小学。
关于差异教育的研究和实践,天长小学出了两本书,一本书是2004年的《直面差异》,另一本书是2017年的《差异教育的思考和实践》,加起来有101个案例。
不仅是一所天长小学,为满足孩子个性化的需求,杭州上城区一直在致力于提供更丰富的选择。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均衡适性的教育,上城区为每一所学校打造自己的特色化品牌。目前,上城区已经有不少特色鲜明的学校。比如大学路小学有海洋教育;紫阳小学有茶艺课程;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“小外交官课程”等。
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已经在思考,在区域层面上,如何为孩子的差异化学习提供硬件、软件的环境以及机制上的保障。在局长分论坛环节,他提出,未来希望把学校做成一个学习中心,能够让全区的孩子都享受各个学校的资源,除了现在学校里课程改革要“走班”,接下来要“走校”,甚至可能还会涉及到“走社会”的概念。
“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更多地培养普通的幸福人。作为基础教育,差异化教育更重要是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,不要去泯灭和压制他们的创造力,更多带给孩子现有学习的兴趣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。”项海刚说。
上一篇:【分享】老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... 下一篇:生源少,续费率低,原因可能是你忽略了...